北京与奥运:北京将如何打造奥运“双赢”模式
北京大运赛场的硝烟刚刚散去,大运村就已摇身变成了民族村,不久后,大运村又将更名为大学生公寓。大运村的开发商天鸿集团正以出租大运村公寓的方式实现成本回归。
大运村的开发经营引入了市场化运作模式,这使得政府和开发商将有“双赢”的机会。如何把这些机会变成现实,从而建立未来奥运开发的“双赢”模式,是北京面临的一大问题。
市场化运作让奥运村扭亏为盈
随着奥运村越修越大,公寓越修越多,奥运村基础建设的投资成本也一路飞涨。东京奥运会投资三十亿美元,莫斯科奥运会投资二十亿卢布,主办者都产生了巨大的亏空。一九七六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豪华”奥运会更给这座城市留下了高达十亿美元的债务。
奥运会的扭亏为盈是自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始的,此后几届的奥运会很少面临亏空的尴尬了。一九九六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公布的利润是一千万美元,而人们也都相信悉尼奥运会的实际利润将远远超过奥组委先前公布的二千八百万美元的赢余预期目标。
大运村运作思路向二00八延伸
中国在学习外国成熟经验的同时,自身的成败得失也可为二00八北京奥运提供许多宝贵经验。
作为北京第一次举办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一九九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所有投资几乎由市政府一手包揽。组委会通过政府财政投入、企业捐助和社会集资等多方面渠道,最后筹得二十多亿元人民币的亚运村建设资金。世易时移,政府在大型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中所扮演的主角地位和操作中所显露的种种计划性观念已经一去无返了。
二00一年的大运会也在市场运作上作了有益尝试。除了组委会预算内资金三点二五亿元人民币中的一部分由政府投入外,大运村及其场馆建设绝大部分采用了BOT项目的运作方式,这种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发运动员村的尝试,不仅节约了政府用于体育基建的大量经费,同时也给发展商提供了一个介入体育产业实现赢利的机会。
“双赢”模式能否在奥运之年变得更清晰
北京市奥申委副秘书长平永泉说:“北京奥运会的大部分场馆以及奥运村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将向海内外招标。”北京市长刘淇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提到,北京将在十月底出台《奥运行动计划》,对场馆、交通等九大方面的操作方法定出细则。
争夺奥运村及奥运场馆的建设开发权已经衍化为全球性较量。除了国内诸多实力企业在摩拳擦掌外,跨国公司以及国外建筑开发商也难以掩饰他们对奥运的浓厚兴趣。
政府的全球招标对奥运市场化运作又是一剂“猛药”。在众多开发商看好奥运村项目综合效益的前景下,通过良好的市场化运作,政府将以很少投入完成对奥运村的建设。但是如何保证奥运会后开发商投资的有效回收依然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只有全面考虑并解决这些问题,二00八北京奥运的“双赢”模式才能变得更加清晰。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