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打定主意要从中国人兜里掏钱,而且一掏就是两亿美金。尽管数额巨大,但从中国人的经济实力及对世界杯的热情来看,韩国人并非异想天开。中国人这回将幸福地“遭投入”,但付出总会有回报。中国人不仅能捞回绝对正宗的与世界杯的“初吻”心情,还有一个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杯“前奏曲”。
2002年春节前后,“前奏曲”将首先在香港唱响。香港贺岁杯赛拟邀的四支队伍中,中国、韩国已经率先敲定赴约,而中韩碰撞素来能激起中国球迷的很多情绪。开场号角一吹,紧接着中国队便到美洲走一遭,与由国内非国脚组成的巴西队踢一场,再会会米卢的旧部墨西哥队,顺便再与巴拉圭较量一番。美洲完了还有欧洲,与韩国同组的葡萄牙想跟咱们会会,西班牙、意大利这些世界杯夺冠热门球队,也都有可能与国足联袂“对唱”。倒不是咱追大牌,看着国脚们跟菲戈、鲁伊·科斯塔、劳尔、因扎吉、托蒂、皮耶罗这些足坛才俊们同场竞技,当然是件让人兴奋的事情。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直勾勾地盯住世界杯那三场小组赛能拿到几分,拥有如此抢眼阵容的热身赛同样可以弹奏出激昂的乐曲。更何况如果真把韩日世界杯经历当成中国足球锻炼、学习及自我介绍的良机的话,沾大牌们的光,此次“前奏曲”同样有此功效。倘能打进世界杯16强固然是好事,但与其去定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倒不如把热身及世界杯小组赛当作为期半年的“业务进修”,毕竟把目标定在4年后再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圈更为现实一些。
能跟世界强队热身,米卢的名气及关系的确起着重要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中国队已成为32强中的一员。如果没有这个先决条件,我们很难成为人家的热身对象。正像郝海东说的那样,世界杯决赛圈就像个门槛,跨进这个门槛才是最重要的。尽管中国足球现在只是个小配角,但我们起码有了融入国际足坛大家庭的机会。这不一样的前奏曲,便让我们尝到了手拿世界杯入场券的甜头。(钟潮)(中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