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十强赛结束后,不少人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孙继海最终没有进入国家队,或者说原来这个位置上的主力徐云龙没有因病退出,那么十强赛又会变成什么样?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事实基础的假设,相对于另一个“中国教练也能带进世界杯”的假设性结论而言,后者多少有些情绪化,而前者则是本来更有可能出现的历史,因为米卢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坚持放弃孙继海,甚至一再强调“即使让其入队,也绝不可能在十强赛上首发”,更大程度上,事情的最终发展方向是建立在徐云龙突然大病一场的历史偶然之上。
回过头来看,在确定国家队大名单的过程中,大连籍球员成为各种争论的焦点,相信问题的最大根源在于几名大连籍球员不必要的个性。张恩华算是其中“情节较轻”的人物,处理与郝海东的关系反映出米卢在原则面前并不死板,因此孙继海反而在米卢与中方教练之间形成了最猛烈的碰撞。在具体的讨论过程中,中方教练对孙继海的能力推崇备至,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而米卢却对现在这位“200万英镑先生”成见颇深,弃意已决,说到底,恰恰是十强赛的成绩与孙继海的抢眼表现,使这件最终以行政手段的力量来解决的事情,失去了判断标准。
孙继海问题的真相
7月5日的会议后半段,当马克坚谈到应该调整人员这一点时,米卢主动把孙继海摆上了台面,很显然,在此之前,他在内心已经对是否使用孙继海有了清楚的判断,他同样知道这个问题迟早要有一番说法,与其让别人提出来,不如自己主动出击。果然,这迅速引起了他与代表着中方教练观点的马克坚之间一场新的争论。
米卢:孙继海的问题,你们如何看?
马克坚:年轻有潜力。
米卢:具体一点。
马克坚:比赛能力还是有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也不错。
米卢:什么能力?什么水平?防守成功率如何?一场比赛平均抢断多少次?有多少次助攻?助攻回防如何?
马克坚:他有能力做到。
米卢:他有能力,但没有做是什么问题?我不让他参加比赛是为什么?是因为他不为全队打比赛,只是为自己打,这是关键。我看过他在大连队的表现,前场20—30米不错,但防守和奔跑能力不行。我看了三场过去代表国家队的比赛,他发挥属中下,没有在队伍出现危险时出现在应出现的位置。李铁在辽宁队打中卫,他在比赛中并不聪明,但奔跑能力很好,而且很勤奋,国家队需要的正是这种类型的人才,可是联赛中并没有发现他这类运动员。我们如何选人?要的是那些虽然能力一般,但却很敬业、责任心很强的人,还是那些虽然有能力,但却很散漫的人?我想这对于一支球队来说是很关键的问题。事实上,我们既要考虑一名球员的业绩,更要考虑队伍的需要。我们现在找很多新人来,恐怕也有对其他人还不是太信任的原因在。
这大概是我们听到过的米卢对孙继海最全面的一次评价。就态度而言,郝海东比孙继海对米卢更为不敬,而米卢却认为郝海东是“应该挽救的对象”,孙继海倒成了“不可教育的对象”,其中的区别就在于米卢对两人的价值判断,因为他首先在业务能力上就没有认可孙继海。
一旁朱和元对米卢把考察新人的目的解释为对其他人不信任颇为不满,便插了一句话:“为什么要去考察新球员?主要是为了积极备战十强赛,同时也是引进竞争机制,充分调动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当然,用人权最终还是在于主教练。”他的最后一句话只能说是一个概念,因为用人权与指挥权从来都是主教练的首要权力,但在十强赛这样的重大赛事上,主教练也绝不可能拥有百分之百的用人权,否则也就不会有孙继海的“死里逃生”。米卢没有再回应朱和元的话,按照他的想法,他已经在孙继海的问题上有了足够的表态,再继续纠缠下去也不可能会有别的结果,于是,他迅速转换了话题:“这次提出九个新人,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前锋比中后卫多,这也是一个问题。像舒畅和张恩华都有伤病,而小李明也有问题,中后卫位置上没有人。”
讨论到这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刚才是米卢主动提起孙继海,现在却变成了中方教练不让他从这个问题上抽身而退,米卢提出的中后卫问题如石沉大海无人回应,马克坚继续向他表明中方教练对孙继海的意见:“有个尖锐问题。十强赛很关键,技战术是基础,团队精神则是关键。有些认识必须统一,要无条件服从队伍的要求,外界对孙继海的事情有反应,但事情绝对没有到他们所说的程度。国家队的工作要做好,首先需要主教练多做工作,应该多做积极性工作,不仅要做好全队工作,还应做好每个运动员的工作,要把消极因素变成积极因素。孙继海和张恩华有问题,主教练应采取一些积极的办法去引导他们。仅仅依靠刺激他们,比如说不让他们进国家队或不让他们上场比赛,以激励他们去努力训练,在中国可能是行不通的。我想问你一个问题,队员在俱乐部养成自我控制的习惯,没有按照国家队的具体要求去做,主教练该怎么办?”
米卢被迫接招:“我对孙继海和张恩华绝没有个人成见,他们没有取得好成绩,训练不好,比赛表现也不尽人意,对此我有看法。应该说训练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队伍的氛围,一个队伍应该要有好的、向上的氛围。我想我知道应该如何组队,如何让队伍有一种好的氛围,我希望大家不要仅凭成绩去评判队伍的好坏。”说到这里,米卢再次“虚晃一枪”:“你们认为在十强赛上我们取得多少分可获得出线权?我的意见是获得17—18分可基本上确保出线权,但第一场比赛至关重要。”
可让米卢哭笑不得的是,老顾问马克坚这时候在孙继海的问题里已经陷入了“一根筋”的思维状态,相信他让米卢充分领教到了中国人的韧劲与执着。老马根本不受米卢的诱惑,不动声色地继续陈述:“我继续说,团队精神应该是多些积极的,少些消极的。我觉得有些情况是可以改变的,如孙继海和张恩华,如果主教练清楚地告诉他们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对他们也是一种帮助的态度。当然,主教练还可以把问题告诉我们,让我们出面去做,但效果肯定比不起你自己亲自去做好。实际上,现在足协领导也在出面做这些工作。”
米卢:“有的可以改变,有的不可能改变,在俱乐部养成的习惯就不能改变,这只是我的个人意见。”
马克坚:“目前我们为积极备战十强赛,应把最好的人集中到国家队。”
米卢:“这应从队伍的成熟和整体需要去考虑。依据我的判断和成功经验,我会去做我应该做的工作。这不是不尊重大家,实际上我尊重每一个人。同时,我也不是不想考虑大家的意见。可是,现在应该是要求队员按照国家队纪律和主教练的要求去认真执行的时候。”说到这里,米卢显然已是不胜其烦,也许现在斯科拉里面对巴西人对罗马里奥的迷信、当初雅凯面对法国人对坎通纳的崇拜时,也是如米卢这般的不胜其烦。焦躁的情绪使米卢一时失去了必要的冷静,他拔高嗓门,几乎是喊出了一句肯定会让在座的人更加不满的话:“我将会按我的想法去做,而不是按你们的想法。如果按你们的想法,我不知道将如何做。”
这句话暂时结束了关于孙继海的首次争论,但这个问题绝不会就此结束。就像南勇对米卢说过的一句话,中国是一个讲组织原则、有纪律的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国家队中不会出现真正一意孤行的事情。也许人们可以这样看,雅凯当年可以面对重重压力弃用坎通纳和吉诺拉,并且最终用事实来嘲讽他的反对者,但在对孙继海的使用上,米卢却连用事实说话的机会都不会有。
7月6日:敲定备战细节
对于国家队事宜的每一个参与者来说,人员问题是潜意识里共同存在的“雷区”,所有人都知道不可能绕开这个雷区,却又在小心翼翼地一步步接近这个雷区。在孙继海带来的“短兵相接”过后,7月6日上午10点,教练组人员重新坐到各自的座位上,开始了诸如热身赛、集训时间以及后勤保障一类细节的讨论。应该说,这些容易让人心平气和的话题,的确在悄悄地缓解着与会者越来越紧张的神经。7月6日,是传统高考日的前一天,每个考生此时都在极力压抑着内心的紧张,一遍遍地检查着第二天早上应该带上的装备,准备应该穿的衣服。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国家队的教练们,也在这一天谈着同样的话题:该吃什么,该穿什么,该注意什么。
米卢最后一次确认了下阶段的时间安排:7月10日宣布国家队备战十强赛集训名单;7月23日国家队全体人员在昆明红塔体育中心报到;7月31日下午国家队离开昆明赴上海。然后大家讨论了上海四国赛的安排以及海外球员何时归队、是否聘请体能教练一类的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异议。唯一与后来的实际情况有出入的只是原计划于8月10日或11日与澳大利亚队的比赛,这场比赛后来被取消,而国家队也没有于8月6日直接赶赴沈阳赛地,原因在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取代了比赛。
大概是接触到一些具体的日程安排,让每个人都忍不住有些心潮起伏,马克坚甚至既像宣誓又像念经地说着一堆铿锵有力的“废话”:“十强赛目标:小组出线,进入2002年世界杯决赛圈;指导思想:态度和团队精神;具体要求:认真打好每一场比赛。”米卢也受他影响旧话重提:“大赛最重要的是队伍氛围,特别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具体措施是认真训练、尊重他人、少说多做。每个球队训练内容无太大差异,关键在于运动员的训练态度和投入程度。”
在此期间,米卢与沈祥福的一段对话倒是可以让人看出米卢一贯的循循善诱。
米卢:沈指,你在参加世青赛前对队伍的期望值和赛后实际结果之间有何差距?
沈祥福:从成绩上来说是有一定的差距,但从参加大赛的意义而言收获还是很大的。
米卢:不从队伍成绩考虑,只从队伍参加世青赛而言有何感触?
沈祥福:从收获到经验的积累已经很满意了。
米卢:不说结果,只说对参加世青赛的感受?
沈祥福:了解很多,认识很多,印象较深的是大赛的氛围。
(一旁的朱和元看沈祥福有点“不上路”,急得插了一句话:“在参加世青赛前大家肯定认为方方面面的重视程度会很高,实际到了现场后发觉也很冷清,觉得与期望值有差距。”这句话倒很对米卢的路子)
米卢:非常正确。因此,无论参加任何世界大赛,终究是一场足球比赛,所以我应该以平常心面对一切,心态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有与会者之所以事后觉得这段对话很有意思,其实就在于他们之间的角色互换,中国人一向对自己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能力极有信心,而中国足球每到大赛前说得最多的恐怕也是“平常心”三个字,没想到现在却是一个外国人在这方面对我们“进行教育”。
接下来,米卢与领队朱和元就一些具体的细节进行了初步商榷。
朱和元:现在有几件事情需要与主教练商议,后勤保障工作有无建议?
米卢:小组赛期间后勤保障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善,同小组预赛一样就可以,没有太多要求。具体建议如下:
一、在训练过程中能多配备几种颜色的标志服。
二、制作礼仪西服应美观大方、实用,最好先征求队伍意见并携带样品。
三、多准备几套比赛服。
朱和元:对医疗保障工作有无建议?在联赛期间,足协曾发文要求各地方足球俱乐部就国家队运动员进行两次医务监督,地方足球俱乐部已按要求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上报了中国足协。
米卢:在小组预赛期间没有运动员因训练、比赛而受伤,这方面工作做的还是不错的。
朱和元:在小组预赛期间,国家队有10人左右与心理医生联系并咨询,是否有必要继续聘请心理医生。
米卢:有需要的运动员可以去找心理医生咨询,这种事情向来是对相信的人有作用,不信的人就没有作用。
朱和元:是否聘请?具体方式可再定?
米卢:希望有人从事这方面工作,但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因为上次泄漏了运动员所做的测试结果。
朱和元:如果对整体备战方案无太大帮助,且又成为运动员表现不好的心理依据,则无必要。
金志扬:我们球员中几乎没有心理不健康的。
马克坚:最好根据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续聘心理医生。
朱和元:既然如此,决定不聘请心理医生。
朱和元:是否有必要继续聘请营养师?
米卢:有必要聘请营养师。
朱和元:那么,7月23日到26日聘请营养师制订和修正营养配餐。
金志扬:建议最好不要授课。
朱和元:由于中国之队的赞助商ISL倒闭,中国足协将直接面对所有赞助中国队的赞助商,其中队伍也将直接面对赞助商。赞助商提出原签协议中有很多需要双方履行的,希望能得到队伍的大力支持。同时赞助商还提出在不影响队伍正常的训练的前提下,在训练场地外摆放一些横幅和广告牌。另外,还将举办一些活动。
米卢:飞利浦曾答应的承诺未兑现,这不太好。赞助商可以提要求,但最好是在履行完承诺后再提出要求。
朱和元:这不过是些小钱,目前国家队的所有开支均来自赞助商,所以还是应该以大局为重。现在国家队的赞助商有:飞利浦、可口可乐、朝日啤酒和中华网。
米卢:在不影响队伍正常训练、比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安排。
平心而论,这是整个准备会议期间最平静最温和的一次会议,而这次会议后两天,教练组甚至没有再到大宝饭店616室来,纷纷在心里酝酿着最后名单确定的事情。这两天并非一段国家队各项事宜的中空,但却足以解决一些名单确定可能带来的风波,也使得7月9日大家重新坐到一起来时,各自保持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3 | 习傻眼!人刚走,越南翻脸速度惊人 |
4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5 | 中国外贸企业订单爆满 曝主因是…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