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体坛广角 > 正文  

十强赛内幕揭密(五):关于国门背后发生的故事

www.creaders.net | 2002-03-14 14:25:54  体育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如果将来有可能把这神秘的19天还原成电视连续剧的话,7月9日和10日这两天最后确定国家队名单的会议无疑是全部情节最高潮的部分。该来的迟早会来,在一系列不会引起太多争论的问题,如后勤、日程安排及比赛路线一类的细节粗粗走了一遍过场后,7月9日上午10点的大宝饭店616室,终于还是开始了对一个个具体人选的遴选。实际上,如果这项工作可以简化为由米卢直接公布“标准答案”的话,也许早就可以拍板定夺,可这绝不符合常规,因为我们从来在这类问题上犹豫不决、反复思量,而且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非得经过一番翻来覆去的研究,才能体现出一件大事的“重大性”来。


  国门背后的故事


  虽然十强赛的成功最终使国门江津成了一位英雄似的人物,但在此之前,守门员这个位置的确是米卢和教练组最为担心、也考虑得最多的一个环节。小组赛前后,外界对国家队三名年过30的“高龄”门将提出了诸多疑问,这也使得在确定名单的过程中,守门员问题一开始就引发了相当大的分歧。     

“今天讨论,明天公布。根据位置先列出大名单再讨论”,按照米卢的想法,他希望讨论的对象是全部值得考虑的人选,以守门员为例,他认为所有曾经参加过国家队集训的人选都应该放在大名单里过一遍,如江津、区楚良、符宾、虞伟亮、高健斌、安琦甚至李伟。然后,他抛出了第一个问题:“本次集训守门员最好几名?”


  马克坚回答:“正常情况下应该为三名。”而米卢却马上提出:“应该还加一名替补,这次集训可以考虑多一些人选,不包括海外球员可以考虑22-24名,守门员可考虑四名。”当初国家队集训名单出台后,一反常规的四名守门员曾引起外界一阵猜疑,其实问题就是这样简单:既然难以定夺就多看一人;既然年龄偏大就增加一名年轻的。


  米卢的思维一向颇具跳跃性,训练中如此,开会时也是如此。要是没人出来说话,这老头简直可以一直说下去,很多时候他问的问题并不是在等待别人的回答,而是脑子里一个接一个的念头闪过,嘴里也就不由自主地说出来。可这毕竟不是他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而是在一场讨论当中。朱和元一看米卢在那信马由缰,便越俎代庖地替守门员教练徐涛发言:“根据徐涛意见,守门员的排列次序为:区楚良、江津、符宾、安琦和高健斌。”恐怕区楚良到现在都不知道,十强赛前他曾经在守门员的“第一顺位”上出现过。事实上,不管中方教练们如何强调区楚良的国际大赛经验,但米卢心里对区楚良的能力尤其是身材从来没有认同过,后来的集训中,如果不是某些教练从旁提醒,他甚至根本不会想到要在分队比赛中安排区楚良上场。上海四国赛期间,被米卢视若无物的区楚良心情苦恼之极,记者曾经给他出过一个主意,一味地埋头苦练也许不是办法,对于外国人来说,也许最好的方式是主动与他沟通。不知道区楚良后来有没有主动去找米卢谈过话,但最终结果是区楚良成了整个国家队中唯一一名在十强赛上没有打过一分钟比赛的球员。


  相比于区楚良,同样在最后备战前不被米卢看好的江津最终却功成名就,关键在于米卢并非不认可江津的能力,而只是对他在泰达的经历心存疑虑。听到朱和元的话后,米卢马上反应激烈地表示:“这样排序的依据是什么?其中江津未参加联赛,为何还排列在第二?”在朱和元回答“根据近期联赛表现和对守门员的了解程度而定”后,米卢又接着说:“从广州四国赛到现在,国家队共进行了30多场比赛,有两场比赛直接与守门员的发挥有关系,一场是在日本发挥不好、一场是在越南发挥不错,说明江津具有一定的大赛经验,但主动参与的意识缺乏,门前的出击能力有待提高。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他目前的状态。”


  大概是意识到在这个问题上朱和元并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此后米卢又转向守门员教练徐涛发问:“守门员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评价的?”徐涛回答:“评价标准是近期联赛表现和参加大赛经验。”米卢肯定了他的说法:“观点正确。按照这个标准,我认为区楚良在场上的表现一般,对使用他信心不足,反而对使用安琦有信心。”这时候徐涛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从考虑四名守门员参加集训来说,我们建议用江津、区楚良、符宾和安琦。”很显然,在徐涛的意见中,守门员的排序与之前朱和元“根据徐涛意见”的说法并不一致,不知道是受了米卢表态的影响,还是前者借用了后者的“意见”?大概是为了进一步确认徐涛的意见,米卢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排三名守门员呢?你如何评价江津未参加联赛这件事?在我看来,江津总体上是有能力的,但表现不是十分突出。他目前一直未参加联赛,一方面是有伤,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状态不太好,”米卢边表明自己观点边提出的问题已经带有明显的诱导性,实际上米卢从来没有公开表明过国家队守门员中究竟谁排名最后,但从当时对守门员问题的讨论来看,米卢明确表示了对区楚良的信心不足和对江津的顾虑,而对符宾又未加评价,很显然在世青赛上有出色发挥的安琦,已经在他心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从其十强赛上对李小鹏和杨璞等人的放手使用来看,也许米卢内心早就有了破格使用安琦的设想。我们至少可以做这样一种假设,如果江津在十强赛首战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安琦很可能会获得坐正国门的机会。


  不过徐涛此时并没有受到米卢的诱导,而是老老实实回答:“如果排三人,应该是江津、区楚良和符宾。参加世界杯这种大赛主要还是看综合能力和大赛经验。”毫无疑问,这是更容易得到中方教练全体认同的意见,而在这方面,米卢显然不像其他位置上那样坚持己见。  在碰撞中寻找灵感


  在写这篇连载的过程中,曾经有国家队人士给我打来电话提了一个意见,他认为没有必要把具体的人员讨论过程反映得太细。这个意见从朱和元在9日会议开始前宣布的有关注意事项上同样可以得到体现,“今天所定名单不是最后名单,希望大家不要对外讲,这样不利于我们的工作和相互间的团结,待集训名单最终决定后,由中国足协统一对外宣布”。


  我很理解参与讨论的人在这方面的想法,因为在这个选择与放弃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反对或怀疑的意见将来被具体的人了解到,都有可能上升到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恩怨。但是,我仍然认为,大多数圈内人士在评价具体球员上的讳莫如深显得毫无必要,一方面,作为有权力决定球员取舍的教练,本来就不应该也不可能一味奉行好好先生的原则。比如说守门员教练徐涛,如果米卢让他给国家队守门员排序,听到的却是“我认为他们都不错”一类的意见,那会是一个怎样滑稽的回答?另一方面,曾经进入过讨论者视野的人选远远多于最后的名单,对于那些失之交臂的球员来说,不管曾经得到过什么样的评价,都是对他本人最有价值的认定,如果他能够清楚自己的准确评语并加以改进,也许更有可能捅破这层窗户纸,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可我们的球员却极少有人得到过这种提醒,几乎所有国家队的匆匆过客,事后都无法得知,他们为什么被选进了国家队?又为什么再也听不到国家队的召唤?其原因恐怕就在于所有中国人都很难超越的“人情观”,“中国足协统一对外宣布”,也从来都是“只念名字,不谈细节”。


  在守门员问题之后,教练组开始对其他位置的人选进行“扫描”,这更像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神仙会”,不求逻辑,不求有问必答,不求决议定论,只需要想到哪说到哪,在各种意见“碎片”的碰撞中寻找灵感。  米卢:大连实德俱乐部后卫季铭义是否参加过世界大赛?


  金志扬:参加世界大赛的经验较少。


  米卢:具有参加世界大赛的经验很重要。在中后卫位置上你们觉得舒畅和小李明谁好一些?


  马克坚:他们速度都比较慢。


  朱和元:舒畅比小李明稳定。李明打盯人中卫如果遇上很灵活的前锋就会比较困难,容易犯规,可能打欧洲队还行。


  迟尚斌:我感觉他们都不如季铭义。


  米卢:考虑年轻运动员的想法正确,但在观看了亚优杯比赛后觉得季铭义表现不佳,目前没有更多时间去考察新人。高尧如何?


  马克坚:高尧控球不是太好。


  米卢:国青队有没有好的边后卫?感觉李尧在联赛中表现一般,但在国家队中表现还可以。


  朱和元:感觉李尧打前卫更好一些,但整体上不如朱凯。


  马克坚:朱凯曾是国青队队员,参加过亚运会。


  米卢:我认为还是应该首先考虑现在的国青队人员。


  迟尚斌:能否考虑八一队的赵家林?


  米卢:可以,根据意见排名。


  朱和元:感觉魏新还不错。


  米卢:北京国安队的左后卫不错。


  马克坚:杨璞是原国青队队员,曾是朱凯的替补。


  米卢:关键是看现在的状态。


  透过这些“碎片”,所有当时不知情的人们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据与会者事后回忆,助理教练沈祥福在整个过程中几乎一言不发,这符合祥福本人一贯谨慎的作风,即使是米卢明确提到“国青队有没有好的边后卫”和“我认为还是应该首先考虑现在的国青队人员”的意见时,最有发言权的沈祥福也没有当场回答,大概是他一直在谨守着自己的资历。


  事实上,季铭义、舒畅、小李明、高尧、赵家林乃至朱凯这些人都曾被摆上了台面,但都因为各自的缺陷而没有真正得到肯定,只有更合米卢眼缘的高尧在世界杯之前重新被召入队中。那份名单出台后最大的悬疑之处在于魏新和杨璞这两匹黑马的杀出,但是其过程绝不如当时外界猜测的那般复杂和不可思议,以杨璞的中选为例,其实不过来自于米卢一句“北京国安队的左后卫不错”的偶发之词。这或许正是一名外籍教练最大的不同之处,以杨璞的资历论,恐怕根本不可能成为考虑的对象,即使有教练提到他的名字,只怕也很难跳过“从未进过国家队”或“在国青队还是朱凯替补”这些框框的限制,而米卢却可以完全不受拘束,“关键是看现在的状态”,哪怕是一场比赛带来的直觉效果,也有可能使一名球员一飞冲天。


  据统计,在这一天的筛选过程中,不包括三名海外球员,总共有41名球员进入了正式提交考虑的大名单,像李金羽、李毅、高峰以及姚夏这些人都曾经探讨过他们入选的可行性,尤其是高峰、姚夏等人的速度对马克坚等老资格人士来说一直印象深刻。而在讨论守门员问题时,米卢也曾说过“通过观察,天津队的年轻守门员也很不错,但经验还嫌不足”这样的话,说明本次世界杯前的昆明集训召入刘云飞,并非完全由于他当选为年度最佳门将,而是早就接受了米卢的观察。


  这一天的会议结束后,在相当隐蔽的情况下,米卢完成了一件对国家队至关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北京与郝海东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谈话。参加这次谈话的人只有米卢、郝海东与翻译虞惠贤三人,虽然有不少记者事后询问了当事人,但三人到现在仍然信守着彼此的承诺守口如瓶。可以肯定的是,此前已在央视节目中公开炮轰米卢的郝海东,并没有在与米卢面对面的时候掩饰自己的看法,他不但再一次向米卢重申了自己对米卢执教方法的意见,并且坦言自己的行为绝不是故意针对米卢本人,就像郝海东后来对自己这次炮轰的解释那样,总需要有人站出来提出问题,而不是像过去谁也不说,但问题仍然会作为问题而存在。外界一直认为米卢默默地接受了郝海东的行为,甚至出于十强赛的成绩考虑委曲求全,但事实上米卢在这次谈话当中与郝海东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从他内心来说,的确对郝海东的不给面子感到十分恼火。

   0


相关新闻
创造历史!26年世界杯决赛将上演“中场秀”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