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的世界杯已经开始。”很多人都把老米在中韩之战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的这句话当作了外交辞令,但实际上米卢话中有话。从中韩对抗赛开始,米卢已经开始正式启动他的世界杯战术体系。
在中韩之战结束之后,中方教练组中与米卢交流最多的徐?|对记者感叹说:“老米真是什么时候打什么牌。”米卢在过去两年的执教中一直强调中国队在中场控球和前场攻击时的传球配合,但那是在中国队与亚洲对手交锋征战预选赛时。在面对世界杯上巴西、土耳其这类实力明显强过中国队的对手时,米卢的战术思想已经发生了改变。昆明集训选人时,攻强守弱的申思、宋黎辉落选,防守见长的肇俊哲和高尧入选就已经是一个信号。而中韩之战,这种信号又在不断加强。
中韩之战全场的技术统计显示,中韩两队在对方前场30米区域内的传球中,一脚以上传球配合成功比是65∶158,两脚传球成功比是80∶22,三脚传球成功比是39∶6,四脚传球的成功比是15∶1。这样悬殊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队在场面上并不落后,上半时中国队射门次数还比对方多一次。中国队有两次极有威胁的射门,韩国队甚至没有有威胁的射门;下半时因为人数调换较大,中国队的射门次数才远远落后。是中国队的打法产生了上述数据,中国队在全场比赛中更多地是通过中场的直传球和长传球袭击韩国队的防线。首发的4名中场球员李铁、范志毅、李霄鹏、肇俊哲都有着出色的防守和阻截能力。米卢为中国队布置的实际就是在前两届世界杯上意大利和法国采用的中场防反战术,要求球员在中前场积极抢断,一旦断下球来在第一时间利用直传和长传打反击。中国队全场最有威胁的两次射门都是通过这一模式形成的。一次是曲波前场断球,回传李霄鹏,后者吊中后由宿茂臻头球攻门中柱。第二次则由李铁抢断成功后将球交给李霄鹏,李霄鹏长传转移给肇俊哲,由小肇传中宿茂臻头球完成。
1990年米卢带领哥斯达黎加队闯进16强时,就是稳固中后场的防守,前场利用梅特福德的速度打反击。世界杯上,中国队前场有郝海东和杨晨这样的快马,比当年的哥斯达黎加条件更好,米卢当然想克隆1990年成功经验,既简单又致命。(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