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大餐”过后近半个月,中国的甲A联赛也在无人喝彩中打完了第九轮比赛。在世界杯后进行的三轮联赛中,从球迷到球员似乎都在这个炎炎夏日进入了一个冬眠期,球员表现乏善可陈、球迷冷淡远离球场就是如今甲A联赛的真实写照。几乎被高温酷暑的天气烤晕的人们再次向屡屡被人诟病的联赛赛制提出了质疑。
世界杯结束后,不管战绩如何,几乎所有欧洲球员都在忙碌了一年后进入了一个舒适的调整期,而我们的甲A联赛仍然在“如火如荼”地举行。当然,这里的“如火如荼”指的是闷热的酷暑天气,相反,球员的竞技状态和球迷的热情却降到了冰点。从甲A球员在最近举行的三轮联赛中的表现来看,用每况愈下来形容毫不过分。在世界杯后进行的第七轮联赛中,7场比赛总共打进19球;第八轮15球,第九轮只有8球。各队的攻击力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软,和在各队充当绝对主力的国脚们的表现有很大关系。在这三轮联赛的42粒进球中,仅有3粒进球是由从韩日世界杯赛场惨败而归的国脚打进的。尽管中国队仅仅参加了三场小组赛就被淘汰出局,但是世界杯比赛的激烈程度和备战周期之长是国内联赛无法相提并论的。在经历了世界杯的惨败后,国脚们身心俱疲,让他们拖着疲惫之躯继续征战甲A当然不可能有出色的发挥。
除去国脚表现不佳,高温酷暑的天气也是影响比赛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像前两天的高温天气,普通人坐着都会出一身臭汗,更不用说在球场上激烈拼抢、满场飞奔了。在这种天气中比赛,球员们的体力消耗非常大,没有充沛的体能做保证怎么可能打出赏心悦目的足球来?酷暑不仅影响了球员的发挥,也蒸发了球迷本就不高的热情,选择这种天气到现场看球实在需要很大的勇气,正如一位记者所说:“如果不是为了工作,疯子才会到现场来看比赛!”
在球员和球迷叫苦不迭时,坐在空调间办公的中国足协官员们似乎丝毫没有调整比赛时间的意思。在中国球员不断争取走出国门到欧洲高水平联赛锻炼的同时,中国的联赛赛制也应当和国际接轨,足球产业也应当“入世”。办事拖沓的足协官员能否对屡受诟病的联赛赛制作出改革呢?(扬子晚报/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