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体坛广角 > 正文  

甲A黑幕曝光:球员为钱背叛

www.creaders.net | 2003-05-21 10:47:50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为几万块钱他就选择了背叛


  中国队在世界杯上最令人失望的表现,不是技不如人,而是精神状态上的差距。中国足球的精神哪去了?让钱给压住了。比如到国家队本是球员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有的球员却可以为在俱乐部挣点钱而放弃到国家队的机会;也有的球员仅仅为了几万块钱,就背叛集体扛上一个良心被终生谴责的包袱;甚至还有通过赌球而成了庄家的队员。见利忘义不为耻,国家集体怎为荣?我们的教练员队伍在价值取向上也发生了异变,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上一届世界杯和这一届世界杯外围赛有队员不愿意参加国家队的集训,主要还是钱的问题。这是一个价值取向,为自己挣钱和为国家踢球分得很开,这是事实。训练中没钱想钱,分配上有出入也会出问题。有一个俱乐部有队规,不参加训练或者是迟到就会罚款,一名队员就说:“好吧,那我就给你五百块钱。”这是拿钱买训练。


  足球改革之初,都把矛盾聚焦在“要我练”和“我要练”的问题,但是那时包括中国足协在内都认为使用经济手段调动训练积极性最有效,就照搬国外的那一套,就是给钱,丢掉了中国足球传统的思想工作。现在还牵涉到和俱乐部之间利益的问题,所以在国家队里边,要么不把训练当回事,要么搞质量很差的集训。


  足球训练量不到排球的1/4


  中国足球的出路在训练,但训练是足球界一直没有解决好的老问题。我参加过几次俱乐部的老总会,没有一次谈训练。我有一次谈到这个问题,一位老总下来说:现在还练什么?俱乐部靠成绩,成绩靠外援,外援靠美元,只要花钱就行了。我理解保成绩是俱乐部生存的第一需要,但中国足球的崛起,毕竟要中国人去踢。


  现在搞足球已经有误区了,像前卫寰岛买了外援就进了前几名,亚泰队里原来都是八一队二队队员,加几个外援就打了甲B第五名,既然买外援是捷径,哪还要训练干嘛。


  我翻过一些资料,中国足球原来也推崇过三从一大。我做了八一队十年的训练处长,加上以副代正两年,一共是十二年,我的调研发现,在所有项目里训练量最小的是足球。


  有一次李晓光就问我:“以你的调研,足球训练多长时间合适”,然后他说:“每周十六个小时比较合适”,但是我调查了一下发现所有俱乐部都只有12个小时,我认为应该一周达到24个小时,但落实不了。


  像郝海东只攻不守,在队伍里就不协调,没体力怎么行。外国职业球员靠自己的训练,体能在训练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训练就是技战术磨合,时间很短,讲究质量,然后走人。咱们到了专业队还要补充、组合,没有一定的量怎么行?但是中国球员就被“三包”惯了,一直在教练指导下练。


  我搞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管理,接触的项目比较多,足球的训练量是最小的,就训练时间而言,无论是无氧训练的项目还是有氧训练的项目都是最少的。同样是无氧项目的篮球都能达到36小时,跳水和体操都是50个小时,排球40~50个小时,只有足球徘徊在12个小时。像马拉松,以前的马拉松一周只能跑一个全程,现在马俊仁带队可以一周五个全程,一天跑一个42公里。禁区是靠项目自身去突破的,没体力怎么练,发挥不出来。


  世界水平是练出来的,练的真谛首先是量,量中求质是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像足球这样技术性很强,配合战术要求很高的项目,没有时间磨练是不行的。中国排球一日三练,韩国教练带中国曲棍球队一日四练,其中一至两年就是磨练技战术。足球要学的首先是中国成功项目的训练经验,其次是外国球员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充沛的体力和过硬的对抗技术。外国职业队训练时间短,实行走训练制不学也罢,因为我们是在赶人家。不走出认识上的误区,训练就上不了台阶,训练没有大的突破,中国足球就没有出路。


  足球市场上的“骗子”教练太多


  搞好训练也要提高教练员水平,解放初期的运动员都是大学毕业或肄业,像八一队原来的国脚高筠时是正宗的大学生,到了刘国江这一代就成了高中生,再到足球专业化早期,就已经是小学文化,文化素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实际上足球的竞争就是教练员的竞争,指挥首先就不如人家,哪来斗智斗勇。


  训练要上去,教练是关键。我们绝大多数教练是积极向上想抓好训练,问题出在我们没有一个如何抓好教练员提高和管理的制度,我们的软肋就在制度上。


  比如足协的岗位培训是教练提高的重要举措,但如何把提高和使用结合起来就是一个问题。由于对教练的选聘是由俱乐部决定,而俱乐部选聘教练又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和程序,最后还是老板说了算。于是在足球市场上便出现了一批专门利用老板的外行和慷慨而到处淘金的教练。我们不排除这部分淘金者不乏专业高手,但作为只签一年合同的“过路客”,能对训练有所作为吗?


  这些淘金的教练没有长远规划,保证任期内不降级,如果要有好成绩可以,那就提出要引进哪个位置的外援,多少钱以上的,结果打完一年比赛队伍还是一盘散沙的,外援一走就不行了。我就建议为教练搞一个类似“执照”的东西,实行年检。


  现在很多教练换了多少个队啊,甲A不行到甲B,甲B不行到乙级。这说明了什么呢,就是“有骗子也有傻子”,愿打愿挨。所以,足协要有措施限制“骗子”的出现,搞类似“营业执照”性质的年审制度。


  教练布阵竟要先了解下注


  足球改革的一大功绩是启动了中国的足球市场,并带动了其它体育市场。足球改革的初衷是想通过市场为中国足球的腾飞提供保障和支持。但始料不及的是足球市场竟成为全社会瞩目的腐败焦点。改革之初,对行贿裁判这样的公开秘密也许因法律观念淡薄而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没过几年就演变为收买球员,随之而来的是赌球之风。迫使有的教练在排兵布阵前还要通过内线摸一摸下注情况。


  这是一个体制的问题,甲级俱乐部互相监督和自律的问题,中国足协给予各俱乐部大力支持,各方面都表现出问题就不好了,出了问题就要取消资格。现在中国足球都是短期行为,得齐抓共管,对那些品质不端的,买卖球的,这家不用另一家还用,这样下去就会乱。


  这个问题很早在老总会上就公开讲了,章健在一次会上就说:“每次我安排阵容的时候我要通过内线,了解下注的情况,如果XX下了注,他就不能上。”还有老总发言说:“怎么人家庄家事先就知道几比几了。”


  这都是俱乐部制度不全造成的,1996年××队和一个队比赛,这场比赛对××队无关紧要,但是对对方很重要,对方就做了××队队员的工作。那时还好,所有被做工作的队员都向领导做了汇报,但是后来就不行了,遇到这样的情况多了,也就不汇报了。


  去年有一场甲B比赛就是这样,当时一支球队找到宋卫平要他们让球,而且必须保证他们升甲A,“要打我们肯定打不过你们,你们就帮个忙”,宋卫平没答应,对方就给绿城队员打电话做工作,结果比赛场上宋卫平就看出来了,打完球就把那五个球员开除了。


  现在很多队都采取措施,像打客场比赛时收手机,连房间电话都封了。我认为这跟很多教练有关系,收买对方球员其实都是教练去做的,老板不可能认识这些球员,都是教练跟某某有关系,以前是他培养过的或是带过他的,就提“我现在遇见困难帮一把”。教练那么做都是老板惯的,他们就练“外功”,不练“内功”。


  应该有一些严厉的办法,处罚得他一辈子别干。(TOM-足球报)


  
   0


热门专题
1
叙利亚
6
万维专栏
11
中共两会
2
苗华被抓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川普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俄乌战争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中美冷战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