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反对抵制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这个观点今天也同样适用。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时,冷战被搬上了奥运赛场——但幷没有收到什么效果。
尽管苏联入侵阿富汗令人震惊,但政府让运动员作为牺牲品却是毫无道理的。苏联与西方的贸易仍在继续,外交关系也没有受到影响,文化交流仍照常进行,普通人依然可以买张机票去列宁格勒度假。只有运动员成了众矢之的唯一的受害者。
作为英国奥委会主席,我会认真地听取那些主张抵制北京奥运会的观点。这些观点认为,如果不抵制,那就等于牺牲了奥地利和最基本的人权价值,而让中国人的宣传策略达到了目的。
但我要说,奥运会的高曝光率将会使国际关注的焦点集中到北京,这种聚集最终将产生效果。体育运动和奥运会本身就是一股向善的力量,接触总比孤立要好,让中国蒙羞不会赢得任何成果,最终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国际社会与中国关系总体形势很好,抵制只会成为痛苦分歧的起源。在没有任何经济或政治制裁的情况下,抵制北京奥运会就等于以体育的形式对中国进行制裁,这应该不是西方大国的本意。中国运动员在其它比赛中幷未受到抵制,而且,像上海国际汽车大将赛这样的比赛也没人提出要抵制。
把奥运会作为一次性的谴责手段没有任何意义。对于各国政府都尚未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也不应该指望运动员去解决。 (作者为英国奥委会主席。原题:北京不会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