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奥运会结束之后的一个下午,在北京天雅古玩城的贵宾厅,笔者见到了美国女排教练——郎平。众所周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作为美国女排教练员,带领美国女排时隔24年再次闯入决赛并荣膺亚军,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她那努力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北京奥运会上得以再次体现,辛勤耕耘终获丰收,汗水终于赢得荣誉,我们看到了“铁榔头”脸上欣慰的笑容。
24年,郎平书写了一段传奇。我们以前夸赞郎平,做队员可以称之为“伟大”,而当教练却只可以用“杰出”来形容。这次奥运会,郎平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教练的执教能力,用“伟大”来称呼并不为过。更何况,这里是她的家乡,“伟大”之中,更多了一份超越体育的含义。毫无疑问,郎平是中国人的骄傲,是女排精神的代表,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这已成为无法改写的历史与事实。
在谈到郎平不久前刚刚在美国注册成立的“郎平基金会”时,她无限感慨地说道:“我也曾经是一名运动员,长年的艰苦训练和征战下来弄得一身伤病,由于当时没有及时有效地治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从‘铁榔头’变成了‘纸榔头,’对于伤病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我是深有体会的。我希望我能通过自己的影响力筹些款,帮助那些严重受伤病影响的运动员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中国伤病运动员康复治疗提供帮助、资助生活困难的退役运动员、提高中国医疗技术水平,以及为中国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四川地震灾区提供运动器材等。”相信郎平此举将会带动更多的人在享受体育给我们带来的愉悦的同时,真诚地去关心体育运动员的健康与成长,真正地去理解体育运动的精神与真谛。
从另外的角度看,郎平在中美体育交流上所体现的女排精神,是一种顽强拼搏的人文奥运价值观,这绝不仅仅属于中国。而“金牌有所属、体育无国界”的理念,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魅力所在。在国与国之间积极交流的今天,体育正在逐渐回归到其本来的位置。优秀体育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整合是体育运动的一种需要,也是为体育运动而服务。郎平执教于美国女排,对中美体育交流而言,亦可称之为“体育大使”。郎平作为中国培养出来的世界级球员,走出国门,是非常有利于排球运动发展的。为世界体育做贡献,郎平值得肯定。
当拜访临近结束时,笔者请郎平为中国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送上一份祝福时,她在我随身带着的《奥运中国》上欣然写下“人文奥运 情系中国”八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