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球员姚明再次因伤提前告别了一个赛季。火箭队医说,姚明需要彻底休息,那么为什么姚明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归根到底,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捧上神坛的姚明。假若能换个角度看,只要姚明不被神化,或许姚明也就不会再受伤了。
姚明是否能代表“中国人”?一个人就能代表所有中国人的这种说法,按理说,是过时与可笑的说法,眼下却依然有不少人热衷放到姚明身上。
姚明率火箭首场战胜湖人时,电视上的一位元转播嘉宾就说:“姚明真的是为中国人赚了一个好大的面子”;最近,又有消息称,火箭老板亚历山大曾说过“当1500万摆在一个中国人面前,我不相信他不签字”的话。
以上说法,作为一名中国人,似乎都应该为姚明陷入了“悲喜两重天”的境地了:喜的是,假若有中国人在比赛现场,终于可以振臂高呼“我们中国人有面子了!”;悲的是,亚历山大怎么能如此贬低姚明乃至中国人呢?难道姚明与中国人就没见过钱?姚明索性离开火箭得了!
分析了这两种说法直接造成的效果,相信很多人反而会冷静下来,逐渐看清楚为什么有人总是喜欢把“姚明”与“中国人”挂钩了。
时光倒流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女排乃至更早之前的李小龙,他们确实可以说是让中国人有面子了,因为那时的我们还在世界舞台上处于弱势,我们还不够自信,是这些先走出了一步的他们,令国人不再故步自封与妄自菲薄。
可如今的中国越来越自信,在世界舞台的政治、经济、科学各界都活跃着不少出色的华人,却很少听到把他们上升到代表“中国人”的说法,何以在体育界就屡屡出现代表“中国人”,乃至“黄种人”的字眼呢?姚明打得好,就能让中国人有面子了,那他打不好的时候,是否就说明我们中国人没面子了?
退一步说,你可以说,姚明是中国人的骄傲,但不能拔高姚明与整体中国人等量齐观。姚明恐怕代表是个别人的面子,他至少不能代表大多理性的中国人的面子,因为这些中国人的面子是靠自己挣来的!对于姚明来说,相信他也不愿意被人神化与拔高,刘翔就是前车之鉴。古人有云,高处不胜寒。
至于火箭老板亚历山大的说法,感觉这不应该是出自他口的原话,如果确实是,那我们完全可以当作一个笑话听,犯不着义愤填膺要姚明离开火箭。想想我们还拥有多少美国国债,今日的中国应该更为自信,把中国人的面子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围绕姚明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片面拔高姚明乃至追捧他的文章,基本上是来自特定的一群人,而那些喜欢姚明被称为“姚蜜”的球迷其实都还是能够客观看待姚明;怀疑与批评姚明的文章,则基本来自于“草根”的球迷,代表性最强的就是“姚黑”,媒体能发出这种声音的多来自美国的媒体了。
有多少人爱他,就会有多少人讨厌他,这是用来形容一个富有个性的人,但个性温和的姚明招来爱恨分明,显然与这个原因无大的关联。仔细看来,国内草根球迷发起的“姚黑”,其实是一种反媒体的自我诉求,他们厌倦了那些热衷“神化”姚明的报纸和电视,那么,这些总爱“神化”姚明的媒体究竟为什么坚持发起这场声势浩大的“造神”运动呢?
给答案之前,说一个可以解密的故事——
去年年底,中国篮协曾邀请国内媒体代表汇聚北京,笔者也受邀出席了,主题原本应该是篮协领导与媒体的恳谈沟通。可会议开始后,有趣的事发生了,笔者被“拔高”成为话题的焦点,原因就在于之前发表了一篇《姚明将退出国家队?》的文章,两家专业体育报刊的篮球负责人没有怀疑新闻的真实性,而是先发难质问笔者是何居心,“你这样做是砸中国篮球的饭碗!”
笔者笑着聆听“教诲”,打算后发制人,没料到半路上杀出一个令我敬佩的“异见者”。他就是新华社的资深高级记者梁希仪,他站出来高声说:“如果因为张华的一篇文章,中国篮球的饭碗就砸了,那中国篮球也太脆弱了!”
梁希仪是国内篮球记者的前辈,曾经在美国多年报导过NBA,他又接着对我说,“张华,如果我是你,只要确认新闻来源真实,也一样会写,这样的新闻即便放到美国,也是应该写的大新闻。”梁希仪与我素味平生,但事后,我找到他致谢说,“您是敢讲真话的记者,晚辈叹服!”
如今回头看,当时的争论已经云淡风清,姚明也给出了答案,那些质疑的人也在如同千方百计“维护”姚明一样,竭力维护着自己与姚明离不开的饭碗。
很欣赏现在的火箭队,就连不可一世的科比也赞叹说,“我们都不知道火箭的能量是从何而来的,我们就从未拥有过这样的活力。”也赞同穆大叔说的一句话:“球队赢球时,人们总说,这是全队的胜利;当球队输球时,人们总是说,就是因为姚明受伤了还没有怎样怎样?”
自强、自立者,天必助之,姚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就让我们还原他的本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