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娜的退役相比,刘翔退役的消息并不意外。早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刘翔亲吻栏架的那一剎那,人们就已经得出了其告别田坛的答案。然而,直到近3年后的今天,刘翔终于放下了那些早已实现不了的“奢望”,毅然选择真正意义上的退役。他转身离去的一刻,留给中国体育一种无法言説的悲壮和无尽的遐想。
重託难以承受
在刘翔退役信的开头,刘翔并没有感谢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也没有迴应外界对他的那些猛烈抨击和质疑,而是大篇幅地描述了栏架与他之间的“友谊”。从13岁开始接触跨栏,到31岁“挂靴”隐退,19年间或许只有那静静的栏架在聆听他内心的独白,这也或许是他迟迟不宣布退役的最大原因。他不愿意放弃这个一生的朋友,甚至是唯一的朋友。从2004年雅典奥运激情夺冠,到伦敦奥运黯然谢幕,8年间他从一个全民追捧的偶像滑落为一个被万夫所指的“演员”,坎坷之路上只有那一道栏架见证了他内心的起起伏伏,见证了他为了承担14亿人的重託而付出的汗水,见证了他在明知无法参赛仍带伤上阵的不屈,见证了他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样被小心翼翼地“看护着”。19年弹指一挥间,刘翔完成了一个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栏架不仅成为他成功后尽情宣泄的对象,更是他失意时永不分离的伴侣。
不少人常用“遗憾是一种美”来安慰那些壮志未酬的运动员,但刘翔却是个例外,北京奥运的折戟沉沙成为了他噩梦的开始。2008年,在接过前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亲手传递的北京奥运祥云火炬时,刘翔本想在家门口实现那个14亿人共同的梦想,蝉联奥运金牌,做到“中国有我、亚洲有我”。然而,一个炎热的上午,刘翔的伤腿打碎了所有人翘首以盼的梦想。在失望之余,“故意退赛”、“为广告利益玩弄观众”的阴谋论甚嚣尘上,刘翔被不少媒体扣上了“刘跑跑”的帽子。我们无意于调查刘翔退赛的真实原因,但在“你死我活”的竞技场,刘翔能做的似乎只能是尽力而为,关于对手、伤病等一系列可变因素显然只能听天由命。4年后,在脚踝伤病并未痊癒的情况下,刘翔急于为自己的人生扳回一城,只可惜老天还是没有眷顾这位曾经的亚洲“飞人”。
刘翔两次退赛所引发的争议或许远远超过他夺得冠军时的舆论反响,在质疑背后又有多少人曾经看过刘翔日复一日的训练?又有多少人承担过全民族乃至全亚洲的压力?在“以结果决定一切”的中国体坛,刘翔的退赛成为了一个笑话,如今刘翔的退役又给了国人一个重新定义“成功”与“失败”的良机。
结局并不悲伤
原本是一个略感悲伤的退役故事,却有了一个轻松的结局。在退役信中,刘翔首次提到了“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决定不再挣扎于过去。显然,此时的刘翔终于彻底放空了自己,10年来对手的压力、全民的期望、伤病的困扰、舆论的谴责都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从宣布退役这一刻开始,刘翔真正迴归为一个“正常人”,可以不在万众瞩目下强颜欢笑;可以选择与好朋友一起吃饭,不再孤单地“享受”着只为他一人设计的顶级“冠军灶”;甚至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爱情,不再被别人调侃与央视记者之间的“暧昧关系”。虽然“翔飞人”的离去留下了那几道孤独的栏架,但释然后的他终于可以大胆地再次面对媒体,畅谈自己的未来规划;更可以在另一片舞台上大展身手,关注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状况,让中国田径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一切或许远比那一枚奥运金牌来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