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体坛广角 > 正文  

巴西毁了奥运 还是奥运毁了巴西

www.creaders.net | 2016-08-04 20:18:15  快评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导语:2016年夏季奥运会开幕在即,关于里约奥运会的负面新闻和吐槽贴早已遍布网络。巴西筹备今年夏季奥运的过程举步维艰,场馆未修建完工、比赛场地不达标、宿舍脏乱差、安保不力、病毒泛滥、政治动荡……从8年前的金砖之国到经济萎缩乱象丛生,国际奥组委在督办过程中深感挫折。7年时间里变量太多,对于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奥运会的举办进一步激化了矛盾,还是会成为“否极泰来”的重生契机?

  8月3日,里约奥运会开幕在即,国际奥委会传来了担忧的消息。国际奥委会官员对里约奥运会的准备工作比较失望,尽管奥委会官方一直称对里约奥运会非常乐观,但有高层对里约是否真的准备好表示非常担忧,甚至担心会是一场灾难。官员表示,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不稳定,在印度或者非洲国家举办奥运会的想法会暂时被搁置。

  国际奥组委曾冒巨大风险选择了巴西,但督办过程中,国际奥组委官员对于筹办中的诸多不顺深感挫折,如今婉拒发展中国家也在情理之中。一直以来,奥运会为主办国留下的宝贵“遗产”显而易见,奥运会的举办加快了城市国际化脚步,改善了城市外观和础设施,提升了主办国的形象。成功赢得奥运会举办权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象征,但并不意味着这种有利形势必然持续下去。

  奥运史上,承办盛大夏季奥运会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墨西哥、韩国(1988年)、中国和巴西,除了中国外,其他三个国家的筹办历程都伴随着坎坷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变化。1968年10月在墨西哥城举行的夏季奥运会是由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奥运会,全世界112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与了18个大项172个小项的竞技,一时间盛况空前。然而就在运动会开幕10天前,一场席卷墨西哥的政治危机几乎让这届奥运会夭折,差点将墨西哥总统奥尔达斯赶下台。当局为了创造出“文化奥运”的良好环境,不惜血本推进奥运筹备建设,对于当时墨西哥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笔巨额花费势必意味着政府其他部门的财政紧缩,社会福利亦骤减。奥运会前夕,墨西哥当局遭遇了执政以来的最大政治危机与社会动荡,引发了万名学生在特拉特洛尔科区的“三文化广场”进行大规模抗议。

  相比之下,1988年汉城奥运会则更被世人瞩目。韩城奥运会是韩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拐点,使韩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但对一些韩国人而言,他们的噩梦也在那个时候发生。在1981年获得奥运会主办权时,韩国政府就提出了要打造一个“干净的韩国”。这期间有超过16000个人被关押到黑狱、私狱、饱受殴打、强奸和苦役。筹备期间,韩国国内反对党不断以“五一七光州事件”、“全斗焕滥权”、“言论机关裁废合并案”、“政治献金”等与执政党进行政治斗争,大学生示威游行日益高涨,对奥运会筹备工作形成干扰和施压。

  7年前的哥本哈根,巴西将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次带到了南美洲。那时候的巴西一切刚刚进入新世纪之后的经济持续高增长期,GDP位列世界第八,是7年前的3倍多。但谁也没能预料到巴西会陷入如此的经济困境,以至于没有足够的财力来举办2016年奥运会。6月以来,里约热内卢州宣布进入“紧急财政状态”,为了给奥运“让路”,政府决定对支出进行调整,紧急削减预算,暂停工程招投标、推迟公务员工资发放。

  举办奥运会需要巨大人力财力支持,里约困境暗示着发展中国家更可能出现动荡。“乱世”逢奥运,巴西能扳回一局还是雪上加霜?尽管巴西国内有55个行业能从举办这项大型赛事中获益,但也不一定能挽回里约濒临破产的局面,拯救“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历届奥运开支远超预算某些发达国家也抵制举办

  当然,不只是发展中国家会面临奥运难题,很多发达国家对待奥运会也有矛盾情绪。

  英国《卫报》网站刊文分析称,举办一届奥运会的成本高得惊人,过后需要承担的场馆运营、财政赤字的情况居多,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城市不再愿意争取这种荣誉的原因。

  从1960年罗马奥运会至今,几乎每一届奥运会都超支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留下了60亿美元的赤字,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让该市背负了高达10亿加元的债务,2004年雅典奥运会同样留下高达100亿赤字。尤其是蒙特利尔和雅典,惨痛的教训让很多城市不敢申办奥运会,甚至被指责为商业自杀行为。

  高盛的经济学家Jose Ursua作为研究团队的一员曾发表过一篇关于这个命题的报告,报告中阐述了主办城市确实会有一些短期的经济利益,但长期的收益仍然难以量化。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奥运会自说自话地夸大了其经济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奥运会所能带来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太多因素,因此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欧美发达国家,一些城市居民反对承办奥运会。举办一次奥运会虽然对城市和国家后继经济发展带来益处,但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他们更加看中的是经济利用的效率和低碳环保等诸如此类的问题。2015年,德国汉堡通过全民公投退出了2024年奥运会申办。同年,美国波士顿民众也不买账,起了“拒绝波士顿奥运会”(No Boston Olympics)活动。考虑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最初的预算是24亿英镑,但最终却花掉了89亿2000万英镑,“拒绝波士顿奥运会”认为45亿美元的预算肯定会大幅度超支。

  同样,东京申奥成功的喜悦并没有在日本持续多久,东京奥运会便遭到了日本民众的公开反对。经历了“3.11日本大地震”,举办奥运会则是重新凝聚,振奋日本社会的契机,但日本已经是一个“成熟社会”、基础设施早已饱和,经济拉动作用恐怕并不会像60年代东京奥运会那么明显。另外,日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经济长期低迷,1998年长野冬奥会为日本的经济带来重创,老龄化社会的困扰则愈演愈烈,社会保障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在此情形下,民众对奥运会“劳民伤财”的担心颇多。

  给奥运“减负”国际奥委会为多国联合承办开绿灯

  奥运会对主办城市和国家名望的提升当然难以拒绝,然而怀疑论者的增加,源自于此类体育盛会所需的投资可能带来的巨额赤字,以及设施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威胁。另外,在当地根本没有与之配套的运动文化与需求下,场馆的利用率低下也造成了大量浪费。

  目前,奥运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特殊现象。为了节省奥运开支,1985年起,国际奥委会提出了TOP赞助计划。以国际知名大企业的巨额赞助为主要形式,TOP 计划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奥组委特许商品、纪念邮票和门票、电视转播权构成收益的一部分,分担了财政支出。洛杉矶奥运会把电视转播权的转播价格飙升至2. 87 亿元,雅典奥运会电视转播权价格达到14. 769 亿美元,而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价格又有大幅度的提升。

  为了给奥运“减负”,2014年国际奥委会通过了《2020奥运议程》的部分提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允许两个国家(地区)联合承办奥运会。特别会议的第一次投票通过了奥运会可以在主办国之外的城市,或者国家举行的提议,“尤其是出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或者“地理因素”。巴赫主席认为这将减轻举办国的负担,并且能够吸引到一些小的国家投入到奥运会的申办中。

  巴赫主席介绍,国际奥委会与美国电视台NBC签订了价值77.5亿美元的合同,将夏季奥运会转播权从2012年延续到2032年共六届;今年的10个月内,国际奥委会已签署100亿美元的赞助和电视转播协议。

  考虑到奥运会花费巨大,对城市经济、建设和政治复兴的作用减弱,《2020奥运议程》开始为多个承办国家“减负”,打开了城市之间、相邻国家或地区联合承办奥运会的大门。未来或许在保存“奥运氛围”的前提下,把赛事紧凑性、利用现有场馆当作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世界各国民众能够更轻松地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以哈战争
11
李克强
2
俄乌战争
7
巴黎奥运
12
中国爆雷
3
中美冷战
8
三中全会
13
李尚福出事
4
万维专栏
9
中共两会
14
秦刚失踪
5
美国大选
10
台湾大选
15
火箭军悬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