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点聪明劲儿,都用在标题抖机灵上了。
——题记
给大家说个有意思的事儿。
昨天,借着韩国队小组奇迹般突出重围的热度,国内一篇报道突然成了爆款顶流——《本届世界杯中日韩都进了16强!他们是亚洲之光》
我觉得吧,这篇文章用来测量一下你的朋友圈里有多少人“语死早”应该有奇效——
因为大多数人如果不关注足球,乍一看可能还真的以为是“中日韩”携手挺进了是世界杯16强。细一琢磨你才发现,哦,原来这个句子里,咱那个“中”是介词,人家的“日韩”才是主语。论断句的重要性。
但在我看来,这篇稿子最引人吐槽倒不是这个宛如和尚打机锋般的标题,而是起这个标题的媒体——看清楚,这可是堂堂中国新闻网写出来的文章。
其实,如果你关注的官媒比较多,你会发现,这几年,恰恰是很多之前本来应该一本正经的官媒,现在特喜欢出这种涉嫌标题欺诈的题目。
什么“环x网”“中x网”动不动就在双微上给你来个“普京签署!”“拜登拒绝!”“中方谴责!”“马斯克宣布!”“联合国刚刚发布!”……
表面上看,这些标题甚至连“病句”都没资格算,因为它明显主谓宾要素缺失,严重不符合新闻写作的规范——明明标题又不是很长,完全可以把话说全乎,可是人家就不!非得藏一半遮一半,而且就像“世界杯中日韩都进了16强”这个神标题一样,非得给你造成一种“大事发生了”的错觉。等真点进去看,才发现原来被忽悠了。
当然,标题党这个东西,本来也无可厚非,像我做自媒体的,我自己一般是会选择尽量少用标题党的,但有的时候接个广告,金主爸爸非要用个标题党提升一下点击量,我也一般不会拒绝——这也不是什么大错。
可是让人好奇的是,为什么这几年,恰恰是官媒、是正规军,越来越多的喜欢用这种“抖机灵”“打机锋”“话说一半逗你玩”的标题党跟读者玩心眼呢?
我自己就曾在官媒的国际版上干过记者、编辑,其实我很能理解这些起标题的小编的苦衷。
用心观察一下,你会发现,起这种标题的新闻往往都是公共报道。
从新闻理论上来说,一家新闻媒体最应该吸引读者阅读欲和关注度,本来应该是独家报道或独家观点评论,公共报道只是这种独家报道缺位的时候的一种聊胜于无、填充版面、时长的调剂品。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公共报道你就不能作出自己的匠心独运来,有的时候,同样是一篇公共报道拿到手,你身为记者或编辑,勤快、负责、聪明一点,多整合一些各方的相关新闻、背景知识,将独家的主张、洞见或反思寓于其中,往往也能给阅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进而吸引人转发,产生比较好的传播率。
可是这几年,这种公共新闻二次加工的空间其实也在进一步缩小,很多媒体的网络编辑们,无论是自身知识、能力所限还是被要求,只是越来越多去生硬转载公共新闻本身。不信你可以看一下这些有着“神标题”的报道,内文写的一般都是非常生硬的,往往就是用了官方的原稿,跟压缩饼干一样,就告诉你有这么个事儿,就完了。
可是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公共报道,你报人家也可以报。你这么直接复制粘贴新闻,功夫是省了,可能也安全了。可是文章的阅读价值就也没了啊。而在互联网上,各媒体之间又存在彼此争夺阅读量、吸引读者的客观需求。对小编个人而言,一篇文章的阅读量跟他能拿到多少奖金提成,月底领到多少工资,供完房子之后还剩多少钱补贴家用是有直接关系的。
那么在内文动不了的情况下,怎么样能哪怕揠苗助长的提升文章的点击量呢?
当然只能在标题上下下功夫,于是什么“世界杯中日韩都进了16强!”“普京签署!”“拜登拒绝!”这样吃相不太雅的“神标题”也就都堂而皇之的登上互联网官媒头条了。简单复制粘贴一段毫无新意的文字以后,小编们把自己的所有聪明劲儿全用在了起一个抖机灵的标题上。
所谓丑货才要俊卖,说白了,这些抖机灵的神标题,就是这些文章价值不足的一种揠苗助长式的代偿。
是的,仔细想想,我真的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些正规媒体写出什么对得起他们标题“聪明劲儿”的文章了。哪怕不是疫情、俄乌战争、国际局势这种牵涉比较多的敏感话题,哪怕是足球这种其实很无所谓的话题也一样。记得我小的时候,遇到世界杯、国足世预赛出不了线这样的新闻,各大报刊杂志电视网站,都会连篇累牍的进行长篇、深入分析。探讨国足和人家的差距在哪里,我们的机制是否存在一些问题等等。
很多文章、采访的反思,放在今天看,堪称相当大胆而深刻。
尤记得当年《足球之夜》这样的栏目,那是足球界的《焦点访谈》,最开始每期一播将近4个小时,采访男足主教练戚务生,恨不得把镜头直接怼人家戚老师脸上了,一点面子都不给,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当时觉得,虽然国足次次出不了线,但有《足球之夜》这样的栏目看,球迷还是挺过瘾的。
可是你反观一下这几年,中国足坛闹得地震也不少,从去年中超、中甲俱乐部大批欠薪、解散,到今年开年国足世预赛输越南,再到前两天前主教练李铁被抓。可你看看媒体的相关采访、解析、报道,真正拿的上台面、写出深度、堪称反思良作的足球舆论监督报道,有一篇吗?有吗?有吗?
反正我是没看到,记者们似乎都把精神头用到起“中日韩都进了16强!”这样的抖机灵标题上去了。
不干媒体一年多了,我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在2022年10月最新公出的国际排名中中国男足排在79位,媒体都说这是耻辱。但我想,我们媒体对足球新闻的报道质量,若也搞个世界排名比比,会不会比男足更耻辱,恐怕还真不一定!
前两天日本队2:1战胜踢赢德国的时候,NHK一部2019年拍摄的纪录片在中国火了,叫《罗斯托夫的14秒》。
花一个小时反思日本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是怎么在14秒钟内被比利时淘汰的。好多人看完了以后赞叹日本人敢于反思、不断改进的精神。问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拍出这样的纪录片。
我当时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想,其实我们早就拍过至少反思气质上特别神似《罗斯托夫的14秒》的片子了。它叫《加油吧—中国队!》。
这部片子是1985年的时候拍的,比我自己年龄还大好几岁。
虽然是个100分钟的故事片,但故事的原型却是中国足球史上第一次真实的惨案:1982年中国男足离世界杯是半步之遥,几乎一只脚已经踏上了通往西班牙的门槛。但最终因为沙特“不仗义”,出人意料的0:5输球,自以为已经出线而集体放假的中国男足,在附加赛1:2负于强悍的新西兰,屈居亚太区第三名,遗憾地与西班牙世界杯擦肩而过。
这个故事片就是以此为原型,稍加化名、改编而成的。连很多演员都是邀请了当时中国队队员“本色出演”。昨晚世界杯两场比赛间隙,我闲来无事把这部“上古神片”又翻出来看了一眼。
我觉得这部片子对输球原因的很多反思其实相当大胆、深刻。比如中国队在比赛中出现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从球迷到主管官员的浮躁情绪,球队内部出于不同利益考量的种种矛盾。甚至还有一些“足球对普通中国人到底意味着什么?”“要先过好日子还是先踢好球?”“不能把体育比赛当成对现实生活的安慰剂”这样的深刻追问、提醒。
看完以后,我真的觉得,刨除一些受时代限制无可避免的瑕疵不论,这就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版的《罗斯托夫沉默的14秒》。
我们的反思其实比日本早了的三十多年,甚至某些方向上在当时就已经他们现在还要大胆、深刻了。
可是,为什么,这样的反思不仅没有起到效果,反而越到后来,越大音希声了呢?
从《加油吧-中国队》到《本届世界杯中日韩都进了16强!》,这个退步恐怕并不比在球场上从赢日本到输越南小。
或许还是前两天那篇文章感叹的——中国人太聪明了,不适合踢足球。
同样的,我们也太聪明了,聪明到起的出如此“打机锋”的标题,也就做不好很多别的事情。
“世界杯中日韩都进了16强”……
你他娘的还真是个天才。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习近平一经宣布,立即炸锅 |
2 | 板上钉钉!习主席这个锅肯定是甩不掉了 |
3 | “妈妈坐高铁,下车发现屁股后面湿了” |
4 | 7年来Costco首度上调会员年费 一口气上涨 |
5 | 长江上游出现洪水 三峡水库终于撑不住了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日本传来重量级消息 |
2 | 传说中的新版人民币即将上市 |
3 | 人民币汇率已来到大变盘关口 |
4 | 魏凤和的“罪名”成为习的奇耻大辱 |
5 | 普京祭致命四招 习近平危险了 |
6 | 习近平一经宣布,立即炸锅 |
7 | 板上钉钉!习主席这个锅肯定是甩不掉了 |
8 | 雄安站前广场可以养牛了 |
9 | 上海街拍真养眼 满街都是“胸衣+拖地裤” |
10 | VPN也没用!今日,ChatGPT全面封锁中港澳 |
|
热门专题 |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动 | 曾华 |
2 | 中美关系态势格局 | 阿妞不牛 |
3 | 身边的朋友,最近有几对离婚了 | 平等性 |
4 | 冬天的童话 㨗克篇(四 | 野狼巴克 |
5 | 开明形象惹猜忌 习近平剑指汪 | 胡亥 |
6 | 回了一趟北京(4)杂谈(1) | 芨芨草 |
7 | 撕下中共执政的最后一块合法性 | 思芦 |
8 | 漫谈过度自信导致中国内外交困 | 中国社会经 |
9 | 奥巴马一定有“阴招” | 老農民 |
10 | 黄永玉的名画「猫头鹰」 | treebird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