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其实离中国还很远
奥运会、世界杯、F1并列为世界三大赛事,但是较之前两个赛事,F1在中国的影响力显然要小得多。与F1一样,奥运会、世界杯的起源也并非中国,但是因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两项赛事在中国的地位是F1无法比拟的。今年9月F1来到中国,看似把中国与F1的距离拉近了,其实拉近只是车迷与F1的距离。F1运动包含很多层面,除了观赏性还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以及科技含量,这些距离我们还很远很远。
黎明京先生作为F1圈内的资深记者,向我们讲述了中国F1与世界的距离。
青年体育:奥运会、世界杯、F1同为世界上的三大赛事,为什么F1的影响要比前两者在中国的影响要小很多?
黎明京:中国没有赛车运动的基础,F1对于我们来说依然是一项超前运动。虽说现在是汽车进入家庭的年代,但是汽车所走进的毕竟是少数城市的少数家庭,让一个不会开车,不懂车的人关注F1是不可能的事情。1997年,我们国家有了汽车拉力赛,1998年又出现了卡丁车比赛。当时全国有5块卡丁车场地,现在这些场地没有了。大家都知道卡丁车是F1的摇篮,卡丁车场地的收缩,其实上反映了中国赛车运动的萎缩。在全国汽车锦标赛上,内地车手少之又少,一些香港车手也因为嫌全国锦标赛的水平低,而应付比赛。这样循环下去,我们的赛车运动怎么发展?F1运动在中国,就好比金字塔尖,人们远远的看着,却无法走近。奥运会和世界杯就不同了,尤其是奥运会,我们自己的选手可以夺取金牌,为祖国争光,无论多大年纪的人都会关注这项赛事。
青年体育:中国F1距离世界F1到底有多远?
黎明京:我们与世界F1的距离恐怕是10、20年多赶不上的。首先我们受到条件的限制,中国不生产赛车,政府也并不扶持这项运动。按道理说,赛车也算是体育器材,在进口时应该享受减免税。但是在我们国家,购买一部车时,先要上牌照,一上牌照这部车的性质就变成了民用车,然后车手再对车辆进行改装。而且我们国家不光不生产赛车,也不生产赛车轮胎,就更别提研发队伍了。(德国约有2000多名专业人才直接从事赛车的设计、制造和研究工作、美国约有1万人;而日本则最多,估计2万人左右。)
青年体育:中国不同于西方国家,我们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当这样欧洲运动来到中国后,我们会不会赋予它自己的特色呢?
黎明京:上海赛道就是我们的特色,F1掌门人伯尼·埃克莱斯顿曾多次把上海赛道作为众赛道榜样,推荐给各位车手。不过中国F1也有自己的尴尬,F1各车队都认为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在中国可以寻求到更多的赞助商,可是中国的大企业并没有能很好的利用这个宣传渠道。这个尴尬形成的最主要原因还是F1在中国没有群众基础,公司老总并不了解这项运动,又怎么敢把钱投资给F1呢?其实,如果在法拉利的车身上打上企业广告,18个分站赛跑下来,达到的宣传效果会比做电视广告还要好。虽然宣传费用比较高,但也绝对物超所值。
青年体育:您认为中国F1要走向成熟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黎明京:最关键一点是,政府要扶持这项运动,既然可以修跑道,那么也应该可以培养自己的车手。应该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比如修建赛道时的土地优惠等。说到这里也有一个尴尬的地方,中国企业没有兴趣赞助F1和中国车手,但是外国的企业却很看好中国车手的培养,目前在上海出现了几家赛车咨询公司,在我所接触的那家德国公司里,他们的要求是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分公司出资赞助中国车手。我也曾和郁知非谈过这个问题,他承诺上海赛道建成后,他将从各省选拔优秀的赛车人才。如果能实现这个承诺,对中国赛车运动来说是个好的开始。
青年体育:上海站的到来除了可以把上海展现给世界,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黎明京:可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F1是一项西方游戏,自然会选择有良好经济基础的国家。当然上海站进入F1还有一个巧合,欧盟的“禁烟令”迫使欧洲赛道离开F1,而且欧洲赛道多为私人赛道,返修、重建的可能很小,因年久失修欧洲赛道变得破旧,已经不能适应现代F1的要求,所以伯尼·埃克莱斯顿把目标瞄准了亚洲。
青年体育:我们是在上赛季才开始系统地转播F1的比赛,中国车迷对F1的了解很少,大多数车迷看F1就是看热闹,您认为中国车迷应该从什么角度欣赏F1的比赛?
黎明京:有些国外车手也曾问过我“中国车迷懂得F1吗?”的确,我们很多学生车迷,他们喜欢的是舒马赫、莱科宁,而不是F1本身。F1向我们展示的其实应该是两个层面的东西,一方面是观赏性,另一方面就是高科技性。我们在看电视转播,屏幕上除了有赛车飞驰在赛道的镜头,还有很多的数据,这些数据往往被我们的车迷忽略了,当你了解这些数据向你揭示的问题时,就会发现F1是个很有学问的运动。我希望车迷能理智地去看待F1。
在采访过程中,黎老师总是强调F1有两个层面的,而我们大多数车迷所了解的都是F1的表象,中国车迷也好,企业也好,只有充分地了解这项运动,才能体会他所蕴含的无限乐趣与商机。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